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以電子信息(光電子)為主導產業,2010年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簡稱示范基地),并在發展質量評價中總體水平連續四年達到五星級。圍繞“2025年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光電子信息產業高地”的發展目標,示范基地加強創新引領,從產業布局、企業培育、技術攻關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
一、布局高端產業,搶占全球創新高地
示范基地主導產業主要包括光通信、激光、光電顯示、光電傳感器等領域,產品涵蓋“信息感知-信息傳輸-信息計算-信息存儲-信息顯示-信息應用”全方位和“光電材料-光電芯片-光電器件-光電模組-光電設備”全鏈條。
示范基地堅定向產業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突破的決心,結合各產業實際,積極布局產業鏈重點環節和關鍵核心技術方向,打造產業的“世界級”競爭優勢。經過多年的積累,示范基地規模效應明顯、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鏈完備,成為區域工業經濟增長的強大支柱,其光纖光纜產業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25%,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連續多年銷量居世界第一;作為全國最大的光電器件研發生產基地,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12%;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以及全國三大激光設備生產基地之一。
二、培育重點企業,集聚優質創新資源
示范基地以鍛造光電子信息全產業鏈為目標,圍繞“緊緊扭住龍頭,扶持配套小微企業上規模,支持優質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鼓勵骨干企業上臺階”的思路,出臺企業協作專項激勵政策,打造優質企業梯隊。
改革創新方面,支持大型國企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進“非主業、非優勢主業”剝離專項工作,聚焦光通信、數據通信板塊、光電子和集成電路板塊、網信安全和特通產業板塊、智能化應用板塊等主業發展,統籌重構產業布局;資源整合方面,支持科技企業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實施高端并購、強強聯合,形成光電子信息相關產品與服務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及多元化的業務模式;培優服務方面,通過專題培訓、特色化服務、一對一診斷把關等方式,逐企梳理發展路徑,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卡位入鏈”與鏈主企業協同發展,開展“光谷造”市場循環供需對接活動,把產業鏈斷點、堵點變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光電子信息領域,示范基地已培育出7家百億級制造業企業、10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6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匯集光電子信息企業突破1.7萬家,形成較完整的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三、加強技術攻關,打造先進創新產品
示范基地針對產業鏈供應鏈重要環節,補短板、鍛長板,采用協同創新機制、強化自主創新激勵,實現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突破。示范基地的龍頭企業在全球6個國家建有創新中心,50多個國家設立海外研發生產基地,打磨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產品。示范基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助力產業向高端邁進,其產品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覆蓋全球40億人口。
示范基地在技術創新上保持較高投入,知識成果快速累積。2022年全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9.5%,研發人數達到19.1萬人,近三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7%,有效發明專利數約2.3萬個。示范基地將持續加強原始創新、做好應用創新,以高水平光電子信息技術賦能行業發展。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https://sfjd.miit.gov.cn/work/2023/0720/2c949c31896d02b801897154208f0024.html